五岁那年配资最新,爸捎信要我去上海上学,我在村里奔来奔去喊,我要去上海读书啦!不料,一头撞在一个人身上,我吓得转身就逃。他笑着拉住我问,要去上学了?我使劲点头,他说:“好好读书,一直读上去,读上去……”
叶善定先生
阿娘告诉我,这是你太爷爷善定太公,他是来养病的。唉,他是名医,却治不好自己的病!我就见过他这一次,但这句话我记住了。
近日,黄浦区委举办“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”主题展,一面照片墙吸引了众多参观者,沉睡了88年的103张照片和拍摄者叶善定奇迹般地回归故地。
太爷爷出身农家,从小放牛,但他酷爱读书,从15岁到33岁,他半工半读“一直读上去”,读了十几所夜校,通晓七国外语,获得千叶大学医学博士学位。26岁他就挂牌行医,因医术精湛声名鹊起。“八·一三”事变,他率医务人员上百人,在枪林弹雨中救死扶伤。他看到流离失所的难民惨状,看到南市老城厢化为一片焦土,看到曾读夜校的中华职业教育学校,已成残垣断壁,心中充满悲愤,决定记录日寇罪行。在敌机狂轰滥炸中他不断拍摄日寇屠城真相,被特务盯上,挨了冷枪。妻子吓得把他关在屋里,他翻窗出门继续拍摄,成为淞沪抗战中民间战地记者第一人。为支援抗战,他在长乐路37号创建和平药房,秘密接待来沪伤员,楼上成了战时病房,一批又一批新四军伤员来沪求医。太爷爷擅内科,为救抗日战士,他在自己身上做实验,自学成了外科高手。他高价购买难觅的盘尼西林,把多年积下的金条都用光了。
展开剩余58%陆家浜路上的中华职业教育学校,昔日书声琅琅的楼房在淞沪抗战中被炸,空无一人(叶善定摄)
他又创办丙康药厂,不时应前方要求供应所需药械,家产散尽。为筹集资金,他不辞辛劳,又在长乐路98号挂牌“叶俊诊所”行医。
太爷爷终于被敌人盯上。1939年秋,日本宪兵闯进和平药房,他与几个伤兵一起被捕。
在“76号”魔窟,他遭到严刑逼供,老虎凳、辣椒水、电击……他严词质问,救死扶伤是医生本分,我何罪之有?说得审讯者哑口无言,气急败坏地把他诊所、药房洗劫一空。家中生活难以为继,妻儿只好回老家务农。两个月后,他已奄奄一息,经同业大力营救才被放出,身体因此垮了。
出狱后,他不顾伤痛,为继续向前方供药,着手建化学制药厂。他抱病去香港筹资,为拓展药源及疏通运输渠道,他风餐露宿,走遍大半个中国。战事吃紧,向前方供药运药日益艰难,他复奔仰光、马达拉斯采购药品,以迂回方式,将所需药品运出,又引起日方注意,不时有军警上门查问。他避至天津设丙康药厂华北办事处。他日夜操劳,不幸于1946年2月11日吐血而亡,年仅41岁。
昼锦牌楼毁后屋壳
他拍的这批照片,在沦陷后的上海,无报刊敢登。他找到新闻报广告部主任丁芸生,丁向副刊主编严独鹤汇报,严先生冒着风险拍了板,只是问,新闻要求真实,敢不敢署名?叶善定敢作敢当,署上真名!这批照片在《新闻报》连续刊出,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!
丁芸生悄悄地收集保存了这103张照片,躲过种种劫难,1990年,他捐给了南市档案馆。在民族危亡之际,不顾个人安危,拍摄、刊登、保存这批照片的义士,如今都已离开了世界,但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。站在这面照片墙前,时空穿越80年,毁家救国的太爷爷叶善定似乎回来了,他的话又在耳畔响起配资最新,国家有难,人皆尽力,吾辈岂能坐而观之!
发布于:上海市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