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,雄安新区已进入“七下八上”防汛最关键时期。《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》明确要形成全天候、系统性、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,建设安全雄安。今年的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配资天眼官网,我们要保持清醒认识,树牢底线思维,全面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。
这里是新盖房水利枢纽,截至7月26日晚,上游洪水已经安全过境,作为南拒马河、白沟河等五河交汇的关键节点,这里是保障大清河北支洪水安全下泄的“咽喉要道”。同样也是抵御2023年7月流域性特大洪水的关键一环。刘贵昌就是当年抵御洪水的亲历者。
生态建设公司新盖房枢纽改扩建工程项目负责人 刘贵昌
前年,“23·7”流域性特大洪水的场景到现在还历历在目。当时,新盖房分洪道洪峰流量达到2790m³/s,是1963年以来最高水位;南拒马河入新区水位达到18.6米,水面高度相当于超出容和塔塔尖位置。那场洪水,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极端天气的破坏力和防汛工作的重要性。
当时,面对如此严峻的防汛抗洪形势,新区上下闻“汛”而动,昼夜奋战,争分夺秒。在保证城区积水及时抽排的同时,强化重要基础设施和在建工地防汛工作,组织力量对河道堤防和险工险段进行24小时巡护,全力应对最高洪峰过境。经过新区上下的不懈努力,成功抵御了“23.7”流域性特大洪水,有力保障了新区建设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如今,又一年汛期到来,刘贵昌和他的同事们依旧奋战在防汛抗洪的一线。
生态建设公司新盖房枢纽改扩建工程项目负责人 刘贵昌
我们提前与气象、水文等部门联动,24小时紧盯天气预报和水情变化,一旦发生超标准洪水,将立即启动分级响应机制,全力保障新区和下游安全。
新区超前谋划建立并完善一体化防洪排涝体系,按照分区设防、重点保障原则,结合新区城镇规模及规划布局,确定起步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,五个外围组团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,其他特色小城镇防洪标准原则上为50年一遇;为保障新区防涝安全,构建“北截、中疏、南蓄、适排”的排水防涝格局。
立足一体化防洪排涝体系根基,雄安新区今年防汛工作以科技为翼,依托数字孪生技术,构建起覆盖全域的“智慧防汛网”。
雄安新区气象台台长 高凌峰
针对今年汛期,我们提前部署、积极应对。在监测方面,我们构建协同观测模式,增加基础观测频次,其中泛在感知网、X波段雷达观测频次可达一分钟。在预报方面,引进北京冬奥成果,构建雄安睿思预报系统,为灾害性天气精准预报提供支撑。
雄安新区应急管理局应急科信处负责人 陆思琦
我们密切关注强降雨天气,加强会商研判,加强应急指挥大厅的使用,接入了50余个系统,10万余路视频,覆盖了自然灾害、城市生命线、安全生产、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,实现对新区河道、城市易涝点位等重点部位的实时监测。同时,储备了大型排涝泵车100余台、约3.2万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在岗备勤,确保“雨情到、队伍到、物资到”,进一步筑牢防汛安全屏障。
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局务会成员 路涛
雄安新区设立8年多来,始终坚持补水、治污、防洪“三位一体”统筹推进配资天眼官网,将流域防洪体系与新区发展布局相结合,巩固完善“理顺水系、大包围、小包围、泵站强排”防洪排涝体系,着力保障重要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发展安全。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